拿什么擦亮工業軟件這顆“明珠”?
發布時間:2022-04-22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
關鍵軟件成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的題中之義?!爸圃鞓I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如果沒有工業軟件,制造的生產、管理、營銷過程很難數字化,這讓制造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又如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曾如是表示。
在調研中,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關鍵核心技術,如何發展工業軟件,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值得長期深入關注。
抓住時機
“我們要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如果沒有工業軟件的支撐,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的發展都將會面臨很大的問題?!敝袊こ淘涸菏磕吖饽显_表示。
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秘書長、北京索為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章認為,“工業軟件的形態是軟件,核心是工業技術,把工業技術軟件化是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核心?!?/span>
傳統工業軟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設計仿真工具,如CAD/ CAE/PDM等;第二類制造過程和企業運營管控,如MES/ERP/MOM等;第三類產品集成研發平臺,如IPD。
不少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工業軟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第一類也就是工具類需要補齊較多關鍵核心技術,國內華天、中望、安世亞太、瑞風協同、英特仿真等公司正在奮起直追,但需要時間驗證來建立技術迭代能力。第二類與國際水平接近。第三類國內工業軟件與國外差距并不太大,但意義重大。
“最近國家大力投入工業軟件,工業軟件很重要,我們希望能夠拿回主動權?!蹦吖饽险J為,我國當前具備資本、市場、人才等條件,軟件理應是我們的優勢領域,應該有所建樹。
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軟件產業消費國,還擁有居世界第二的軟件從業人員。倪光南認為,中國具備發展軟件業的有利條件:體量大,軟件產業規模發展快,軟件人才資源豐富。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為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政策支撐。在政策紅利釋放下,2021年我國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414億元,同比增長24.8%,高出全行業水平7.1個百分點。
“2022年,軟件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依然是主攻方向,并將在融合中不斷釋放新動能?!辟惖涎芯吭盒跑浰畔⒓夹g研究室主任許亞倩表示,隨著融合應用的日益深入,工業軟件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有力支撐我國軟件產業鏈升級和制造業轉型升級。
勇于探索
條件已然具備,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
行業專家認為,傳統工業軟件的全球整合已經完成,并購標的已經被達索、西門子等巨頭基本收購完畢,傳統巨頭目前正在打造全價值鏈的一體化數字化平臺解決方案,如達索3DE數字體驗平臺和西門子的Xcelerator集成協同平臺,形成了封閉的自我產品生態圈。與此同時,整個行業也開始進入工業互聯網、工業APP、低代碼平臺等新賽道。
這意味著,我國需要特別支持國內產品全壽命集成研發平臺的完善和應用,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能集成兼容傳統的工業軟件,提升工程師的使用效率;還能保障企業核心數據資產和信息安全,占據數字化轉型的制高點;同時還是帶動國內工業軟件發展和建立生態的關鍵;此外也要加快工業APP等工業新型軟件的發展。
國內安世亞太、索為等一些公司在開發產品全壽命集成研發平臺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例如,索為公司歷經十五年自主研發的基于SYSWARE工業操作系統開發的IPD平臺和工業APP開發平臺,已集成了數百種商用工具軟件,能夠滿足復雜產品論證、設計、建模、仿真、試驗等研制工作。
同時,這些平臺可以提供低代碼、圖形化、一站式的工業APP開發環境,幫助工業企業把存在于手冊上、書本上,甚至工程師腦子里的知識轉變成工業APP;可以實現企業自主研發體系的構建,提高企業研發與設計效能。目前已有200多家大中型企業、20000多名工程師在使用;形成了7000多個工業APP解決方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外工業軟件巨頭在產品研發設計領域按系統工程的邏輯收購布局需求、仿真、建模、驗證等軟件,打造產品設計研發的完整平臺,讓用戶在一個平臺上完成所有任務,大幅提高了使用體驗。從競爭策略上來看與單獨推薦工具的方式相比有巨大的優勢。我國需要利用現有的能力和基礎,打造自己的平臺產品,避免工業軟件被國外高度壟斷。
目前以索為為代表的平臺一方面能夠解決企業研發任務數據模型的全壽命周期管控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將需求和能夠解決問題的工程師團隊相鏈接,快捷地提供工業技術軟件化的解決方案,把解決方案沉淀成為可以重復使用的工業APP,未來更可以組合成為新的工業軟件,實現企業產品研發創新的需求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供給匹配。
此外,平臺對于國產工具軟件培育也至關重要。一直以來,不少制造業企業不敢用沒有經過驗證測試的國產工具軟件,造成國產工具軟件缺少驗證環境。為此,索為平臺提供了雙線解決方案:在實際工程應用主線外,建立可以測試驗證國產工具的輔線,來迭代驗證工具軟件,保障使用效果。
在專家看來,國內工業軟件的發展不能照搬照抄國外巨頭的“從工具到平臺”路徑,更應考慮自己的國情,積極探索“從平臺占領制高點同時大力發展工具,逐步整合形成我國自己的工業軟件生態”的發展思路。